华夏钓鱼网 —— 骑马挎枪钓具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钓浮漂选择指南与认知误区

[复制链接]

218

精华

2868

钓鱼宝

8490

帖子

强力鲤竿轻综合竿强力鲤竿前打竿溪流竿硬综合竿——前打竿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6-21 12:47:2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钓浮漂
.
选择指南与认知误区



一支好的台钓浮漂,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看得清、灵敏、好抛。

但是任何一个商家都会告诉消费者,他们卖的浮漂三个条件都满足......

实际上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浮漂很少,中国渔具市场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坑。

那么,我们究竟该怎么选择浮漂呢?

浮漂的各种参数又分别代表什么?

本文将详细解析台钓浮漂,看懂本文,你的垂钓技术和认知将得到极大的增长,甚至彻底改变你钓鱼难的问题。

因为很多时候你钓不到鱼、钓不好鱼,和浮漂没选好、没用好,有极大的关系。




自重

在满足吃铅量的基础之上,越轻越好,浮漂的自重是决定灵敏度的最关键因素,没有之一。



吃铅量

绝大多数的钓友,认为浮漂吃铅量越大 越好抛投,吃铅量越小 越灵敏,这是错误的认知。

好不好抛投,要根据吃铅比、吃铅量、自重、长度来综合判定,不能单看吃铅量。

灵不灵敏,要根据自重、漂型、漂尾、吃铅量、长度来综合判定,也不能单看吃铅量。


浮漂的吃铅量是指浮漂的全部浮力,而浮漂灵敏度是指调漂之后待钓的剩余浮力和信号反馈。

理论上吃铅量1克和5克的浮漂都可以调节到剩余浮力0.1克,信号反馈看漂尾粗细和目长目距,所以浮漂吃铅量越小浮漂越灵敏的认知是错误的。

自重轻的浮漂,吃铅量普遍都小,灵敏是因为自重小,而不是吃铅量小。

那还有自重轻、吃铅量大的呢?比如优质漂。

吃铅量小,自重大的呢?比如垃圾漂。

浮漂的吃铅量越小,越好调节剩余浮力、越好把剩余浮力调节小,和钓目剩余浮力不同。

比如两支同样的浮漂都是调4钓1目,1克浮漂就比5克浮漂好调,而且调好后,5克浮漂的剩余浮力就是1克浮漂的5倍,自然是1克浮漂更灵敏。


浮漂的吃铅量,在实际垂钓中,决定的是饵的下落速度、抗干扰性和待钓稳定性,吃铅量小 下落慢,吃铅量大 下落快,抗干扰性和待钓稳定性更好。

所以吃铅量大小没有绝对的好坏,要看浮漂的其它因素和实际钓情。

小杂鱼少、不走水、宜用吃铅量小的浮漂,饵慢慢下落会更好的诱鱼,包括钓深水。比如我去年F7用1.3克浮漂钓5米深水就这个原因,抖音上很多人喷我不会钓鱼......

反之,小杂鱼多、走水、风浪大,就应该用吃铅量大的浮漂,让饵快速下落避开小杂鱼和增强浮漂对水流、风浪的抗干扰。



吃铅比:

浮漂的吃铅比是指吃铅量和自重的比例。

浮漂的吃铅比和灵敏度没有直接的关系,很多钓友认为吃铅比越大的浮漂越灵敏,这种认知是错误的。

吃铅比大、吃铅量小的浮漂自重都小,灵敏是因为自重小,而不是吃铅比大。

浮漂的吃铅比在实际垂钓中决定的是好不好抛投,同等自重的浮漂,吃铅比越大,越好抛投。

而且好不好抛投也不是浮漂单独决定的,和钓竿、线组、人的技术、身体条件都有关联,所以我那天用A72抛APS01时在视频中就说了,我只保证骑马竿好抛。



漂型与漂脚:

浮漂有很多形状,主流的是长身(柳叶)、枣核、水滴。

漂身越细,灵敏度越好。

把漂身做长,是为了让其更细,但是漂身越细,稳定性越差,所以抗走水和风浪,枣核最好,长身最差。

但是枣核的灵敏度不如长身,所以综合垂钓性能最理想的漂型是综合了长身和枣核的水滴。

浮漂分长脚和短脚,长脚漂稳定性好,短脚漂翻身快。

野钓、深水、长竿宜用长脚漂,池钓、浅水、短竿宜用短脚漂。

优秀的长脚漂翻身也快,亦能很好的用于池钓、浅水、短竿。大家看我APS浮漂的实战视频,就是用2.4米、2.5米、2.7米的短竿晚上钓不到1米深,指甲非都出顿口。

短脚漂则很难用于野钓、深水、长竿的垂钓场景,因为稳定性满足不了。

台钓浮漂的总长在40厘米左右的是最理想的,进可攻 退可守,1-5米的水深都能钓,2-4米的最常见钓深更是性能优势区间。

台钓浮漂的总长过长,优点并不突出,缺点和弊病却非常多,适用场景很少。



漂尾:

很多钓友判定浮漂的灵敏度就是漂尾细和吃铅量小,这是错误的。

关于吃铅量的问题本文前面已经讲清楚了,现在说漂尾。

本文前面也讲了,浮漂灵敏度是指调漂之后的待钓剩余浮力和信号反馈。

漂尾对待钓剩余浮力的影响极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漂尾的主要作用就是信号反馈,而且信号反馈也是由漂尾粗细和目长目距共同决定的,所以不能单看漂尾粗细来判断浮漂灵敏度。

浮漂的漂尾粗细、目长目距,是和浮漂的吃铅量大小是成关联比例的。

浮漂越小,尾越细,而且漂尾粗细要看从根部看起,不是光看顶部。

顶部磨很细,根部却很粗的一个大锥度,对灵敏度、出口(信号反馈)没任何影响,纯粹是整人的,整你费眼力劲看不清。

你看不看得清,商家可不管,只要你认为灵敏,然后掏钱买就对了......

比如APS的1.0-0.85毫米日用尾,信号反馈是由1.0决定的,并不是由0.85决定。

所以顶1目或者2目加粗的浮漂,只要不是过份粗,对灵敏度没有任何影响。



材质:

台钓浮漂的材质分为四种:孔雀羽、纳米、芦苇、巴尔杉木。

巴尔杉木最差,容易爆顶和破,破了就吸水报废。

芦苇轻,孔雀羽更轻。

台钓浮漂论性能和性价比,都是纳米最好。

高等级的纳米材质,同体积的漂身比孔雀羽还轻。

但纳米毕竟是人工制造的泡沫材料,工业味太重,讲文化玩趣还是不如芦苇和孔雀羽。


mmexport1753155828782.jpg (180.21 KB, 下载次数: 8)

mmexport175315582878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华夏钓鱼网 —— 骑马挎枪钓具论坛 ( 渝ICP备18000901号 )

GMT+8, 2025-7-31 01:5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