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气、季节、鱼情等不可控制的自然因素与垂钓的难度密切相关。天气、季节不同,会引起鱼类生存环境状况的变化,其核心是水中的溶氧状况和水温的高低。鱼类生存环境不佳,如溶氧较低、水温过低或过高,鱼类的摄食欲望降低,甚至停食,从而引起垂钓难度的增大。
鱼类生存环境不佳引起垂钓难度的增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鱼类寻食的主动性降低,只吃鱼身边的饵,就不会根据鱼饵的“味”去追寻摄食,这时必须追着鱼群钓,钓点离鱼群稍远就难以钓到鱼,从而对钓位的选择要求增高。二是由于鱼类的摄食欲望降低,吃口较轻,漂讯不典型,俗称“轻口鱼”,要求浮漂必须灵敏,浮漂要能反应鱼轻微的吃食动作。漂讯的动作小,钓鱼人必须准确有效的把握那些细微的非典型漂讯才能钓到鱼。
鱼生活在水中,需要呼吸水中溶解的氧气来维持其生辰代谢,水中溶氧较低,鱼类的摄食欲望降低,会停止甚至窒息而死亡。如果鱼类摄食欲望低,甚至已经停食,垂钓的难度增大。某些天气状况会引起水中溶氧的减少,如气压较低、雷雨前等。在出钓时机的选择上应尽可能回避。
鱼类是变温动物,其新陈代谢的强度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一定的范围内,水温越高,新陈代谢的强度越大,摄食欲望越强。但水温过高,超出鱼类的适宜范围,新陈代谢的强度反而在下降,摄食欲望减弱。因此,冬季钓鱼比较困难,夏季垂钓宜选在阴凉、水深处进行。
钓点鱼情对垂钓难度的影响包括鱼的密度、吃食特点两方面。鱼的密度大,对钓位的选择要求低,这是因为鱼群在水中的间距相对较小。虽然池中的鱼不会是均匀分布,但鱼池的任何一点或多或少都会有鱼的分布。在高密度的小水体中,利用鱼饵的“味”至少可以将钓点附近零星分布的鱼诱到钓点来,而这些鱼的摄食活动又可将相距不远的鱼群吸引到钓点附近,所以在高密度的小水体中只要用对饵,适当控制初期的上鱼频率,一般可以取得不错的垂钓成绩。当然,如果选对了正确的钓位,直接在鱼群附近开钓,垂钓的难度还会进一步降低。
根据鱼的吃食特点,可将垂钓对象分为生口或滑口、轻口、偏口等类型。垂钓对象吃食特点不同,垂钓难度有极大地差异。
钓鱼人所说的生口鱼是指没有经历过反复钓放、对钓上钩的鱼饵没有害怕心理、警惕性不高的鱼。生口鱼吃食生猛,漂讯典型,垂钓难度一般较低,因而好钓。滑口鱼是经历过反复钓放的鱼,对钓钩上的饵有害怕心理,警惕性较高。滑口鱼吃食一般较谨慎,大口吞食前常有较多试探动作,而且快吃快吐,以至浮漂的虚假信号多,扬竿时机稍纵即逝,因而垂钓的难度较大,清口鱼一般是指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鱼的摄食欲望不强而引起的吃食较轻,漂讯微弱。钓轻口鱼要求浮漂有超高的灵敏度,否则无法察觉鱼吃食时那微弱的漂讯。
生口、滑口或轻口的垂钓难度主要表现在漂讯的把握上,而偏口鱼的垂钓难度表现在用饵上。所谓偏口,是指某一垂钓水域中的鱼因习惯于吃某种食物,对其他食物不感兴趣,以致鱼不会追寻钓饵的味去觅食,甚至根本不吃其他食物。鱼不断追寻钓饵的“味”觅食,增加了钓位的选择难度,如果严重偏口,即使钓位正确,即使在鱼群附近施钓,不用鱼习惯的饵料施钓,鱼照样不吃,从而使垂钓更加困难。偏口往往出现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中,例如某些精养鱼池长期投喂带蒜为的饲料,而且投喂充足,就有可能形成偏口。如果钓饵中不带蒜味,就难以取得好的效果。这也就是高手垂钓前常常要做调查,在钓饵中加入原塘饵的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