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钓鱼网 —— 骑马挎枪钓具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0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池塘水体温度溶氧变化规律

[复制链接]

7

精华

50

钓鱼宝

470

帖子

强力鲤竿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2-8 12:02:5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对99%的钓友有用,耐心多读几遍并灵活运用的,必定能短时间提高渔获。
本文谈的是池塘环境,虽然我不钓池塘,但我觉得里面谈到的理论对中小水库应该适用。
本文可以帮助选择作钓时间和作钓钓位,我也接触过几个谷钓大师的所谓理论,都不如这篇文章透彻和准确。不管是钓谷麦,钓台钓,打抛竿,我相信本文可以帮我们提高钓获。
另外,钓得多不如放得多!钓上岸的是鱼,更是生命,善待生命!

http://bbs.chinaqmkq.cn/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jQ3MTF8MTQ4MTI4NDE2MDI4YTI3ZTA2N2RkYjE2MmJjYjkxMTZ8MTczNTczNjgwNA%3D%3D&request=yes&_f=.jpg

池塘属于相对的静水环境,由生产者(藻类)、 消费者(鱼虾)和分解者(细菌)的共同作用
下形成一个生态圈,主要通过太阳辐射形成的能量流来
维持系统物质循环。当今高密度池塘养殖,配合饲料的大
量投喂,代谢排泄物和剩料的增多,加上因环境污染(废
气、废水、酸雨等)而造成的水源水质不断恶化。在内外
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池塘水质复杂多变,就算是同一个技
术员按照同一规程进行管理的两口养殖面积和品种一样的
塘,其水质变化都不会一样的。尽管池塘水质在一年之中
有季节变化,一天之中有昼夜变化,不过只要我们认识到
水质变化的一般规律,结合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水质调
节措施就可以达到“养鱼先养水”的目的。
池塘水体变化比较重要的有三大应用规律:池塘水体
运动规律、浮游生物的演替规律和溶解氧变化规律,影响
到水质的一些重要化学因子:溶解氧、酸碱度、氨氮、亚
硝酸盐、硫化氢以及透明度、补偿深度等物理因素。
一、池塘水体运动规律
(一)规律原理
池塘是静水环境,其水体运动除了注排水、运转增
氧机外,主要原因是风力和上下水层因密度差而引起的对
流。风力除了产生波浪向水中增氧外,还可以使上下水层
混合,将溶氧高的上层水传递至下层。
(二)解释说明
由该规律,我们可以知道池塘水体上下水层之间的对
流跟密度差有紧密的关系:由于太阳的辐射和昼夜交替,
水体产生了温差,而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高温期间

上层水温高密度反而小,从而形成温跃层,阻碍了上下层水
体的溶解氧、营养物质等的交换。一般夜间,池塘都会产
生密度流,大量消耗上层水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丰富
溶解氧。密度流的强弱与上下水层的温差和风力有关:日
间温差越大,夜间产生的密度流越强;风力越大,气温下
降越快,表层水的温度下降也越快,密度流随之加快。
(三)生产应用
根据以上原理,我们可以结合天气的变化和密度流的
强弱来预测夜间塘鱼会否浮头和浮头的强弱。特别是塘鱼
养殖密度较高、水体较肥的池塘,在做好消除下层水
的同时要密切注意以下几种天气:
1.“
南撞北,即由原来吹南风或东南风突然转吹
北风。例如在春夏之交,池塘水温回升较快,水体及池塘
底部的微生物随水温上升而变得活跃,导致水中氧气的消
耗相应加快,水中有害有毒物质容易积聚。而阴雨天气反
复多变且光照不足容易导致浮游植物(藻类)光合作用产
氧量减少,往往造成池塘水体缺氧,特别是南撞北
气,水体上下急剧对流,池塘底部的水体及沉积的有机
物、有害有毒物被带上水面,使得水体的氧气快速消耗,
极易造成鱼虾浮头死亡。
2.“
白撞雨,在《广东新语·天》有解释:凡天
晴暴雨忽作,雨不避日,日不避雨,点大而疏,是曰白撞
……”白天晴天,突然下大雨,特别是傍晚期间,此时
表层水突然降温,密度变大,引起上下层水体剧烈对流,
下层水的有机污染物大量消耗了上层水的溶解氧而得不到
补充,往往容易造成鱼虾严重缺氧死亡。

3.白天晴朗,风力小,但上半夜风力增强,气温下降
较快,致使表层水温快速下降,上下水层对流加快,到半
夜时候池塘水体水温已经趋向一致,上层水的溶解氧被提
前消耗,此时容易引起浮头。
4.
冷空气的影响。秋冬气候的交替,这几年在珠三角
地区的变化很突然,往往一场冷空气到来两天内就把气温
下降十多度。由于深秋时候天气还晴好,水温适宜,鱼类
生长活动仍然比较活跃,而且塘底积聚了大量的有机污染
物,氧债在一年中几乎达到最大值。此时水体的剧烈
对流,也容易引起浮头。
此外,我们还将以上原理应用到(亚)热带鱼的池塘
保暖越冬工作。冬季池塘上下层水体的温差小,产生的密
度流也弱,水体的对流主要受风力的大小影响。强烈的北
风促使上下水层混合,池塘温度大幅下降。因此,珠三角
地区养殖的(亚)热带鱼池塘在第一场冷空气来临前1
月就要搭建保温棚,至于养殖效益较低的罗非鱼至少也应
在东西向靠北1/3的塘基上打下50cm高的木桩并对拉好钢
索。
二、溶解氧的变化规律
(一)规律原理
溶解氧的重要变化规律有四个:包括水平、垂直、昼
夜和季节变化,其中以昼夜、垂直和水平变化对塘鱼影响
较大。
1.
昼夜变化:在一天中黎明时分最低,太阳出来后随
着趋强光移动到上层水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增强,夜间生
物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吸收消耗,上层水溶解氧不断增
多、酸碱度升高,至下午3时~4时达到最高峰,此时由于
存在温跃层水体不易对流,下层水的溶解氧降至最低。此
后,光合作用减弱,溶解氧慢慢降低,二氧化碳则慢慢增
加,在日出前(5时~6时)溶解氧降到最低,而二氧化碳
达到最大值,酸碱度则降到最低。
2.
垂直变化:由于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深水池塘
的溶氧在垂直方向上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一般白天池塘
的上层水光照强度较大,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就强,溶氧就
高;而下层水里光照强度减弱,而且由于热阻力,上下层
水不易对流,溶氧低。尤其是夏季下午,上下水层温差很
大,水体稳定,底层水中溶氧几乎为零。
3.
水平变化:在不同风向、风力的作用下,下风位处
的水体中浮游生物和有机物比上风位处多。换言之,晴天
下风处浮游植物产生的溶氧量和从空气中溶入的氧量都比
上风处多。风力越大,上下风处溶解氧含量的差别越大。
夜间溶氧的水平分布恰与白天相反,上风位处溶氧大于下
风处,这是因为在下风处浮游生物和有机物较多,所以耗
氧量也多。上下风处溶氧差别也与风力池塘长宽比、浮游
生物量、有机物质的多少有关。
(二)解释说明
溶解氧是池塘水体中一个重要的水质因子,它不但影
向到鱼类的生长发育、摄食吸收和生存活动,还影响到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分解以及毒害物质(如:氨氮、亚硝酸
盐和硫化氢等)的降解。静水池塘的溶解氧变化主要由浮
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程度和生化耗氧量来决定。由于受到风
向、风力以及热阻力(温跃层)的影响,而表现为池塘水
体溶氧水平和垂直分布的不均匀性。
(三)生产应用
有人认为要最大限度地增加池塘水体的溶氧来源,但
是在水质正常的条件下这样做的投入产出的效益并不高。
我们应从改变水体溶氧和耗氧的两个不均匀性着手,采用
消除氧跃层的技术,充分利用晴天氧盈层内的氧盈,及时
偿还下层水的氧债,从而减少夜间下层水的实际耗氧
量,提高溶氧值。否则,夜间溶氧条件恶化,鱼类生长受
到抑制。鱼谚有白天长肉,晚上掉膘,是十分形象化
的解说。
1.
清晨加强巡塘:从溶解氧的昼夜变化原理可以知
道,黎明时分的池塘水质是一天之中最差、毒害物质最多
的时候,必须加强巡塘,辨别塘鱼浮头轻重,做到心中有
数。
2.
判断塘鱼浮头轻重程度:从溶解氧变化原理可以知
道,夜间池塘溶氧水平分布也是不均匀的,结合塘鱼浮头
的开始的时间、范围、品种和反应可以准确判断浮头的轻
重。黎明时开始为轻浮头,半夜或上半夜开始为重浮头;
在池塘中央或下风位处浮头为轻浮头,扩大到上风位处
或整个水面为重浮头;罗非鱼、鳊鱼在塘中央浮头,野杂
鱼、虾在岸边浮头为轻度浮头,鲢鳙浮头为一般性浮头,
草、青鱼浮头为重浮头,若鲤鱼浮头就更加严重了;塘鱼
浮头时受惊即下沉为轻浮头,反之水中可能极度缺氧。
3.
晴天中午开增氧机:从溶解氧的垂直变化原理可以
知道,池塘溶氧分布极其不均匀。据测定,晴天浮游植物
光合作用产生的溶解氧占池塘总溶解氧来源的90%左右,
而氧盈层中(上层水)的氧气数量占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
氧量的66%,占一昼夜溶氧总收入的61%。因此,晴天中
午开动增氧机1个~2个小时利用其搅水功能来循环水体、
打破水体分层现象(氧跃层),有利于促进溶解氧在垂直
方向上的均匀分布,降低氧债并提高整塘水的溶氧水
平。
4.
增氧剂和有益菌的使用:当底层水体长期处于缺氧
状态,特别是养殖后期,积聚的有机污染物就会被不彻底
地分解成氨氮、亚硝酸盐,甚至硫化氢,致使塘鱼中毒,
出现生理性缺氧。此时就必须先使用颗粒氧剂,同时结
合增氧机曝气和换水稀释的方法,待塘鱼稳定后使用光合
细菌、乳酸菌、芽孢杆菌、EM菌等有益菌活水。经生产
试验证明,在养殖中后期持续使用光合细菌,能够有效分
解吸收氨氮、亚硝酸盐等毒害物质,净化水质。
三、浮游生物的演替规律
在不同的水温和时空,池塘水体的浮游生物种群表
现出一定的品种演化替换规律,主要有季节演替和群落演
替(一)规律原理
1.
季节演替:早春硅藻、衣藻大量出现,轮虫及桡足
类开始大量繁殖,到晚春逐渐减少,此时,枝角类达到最
高数量;夏季浮游生物量达到最高峰,浮游动物中以轮虫
和原生动物为主,大型浮游动物(如枝角类、桡足类)很
少,浮游植物优势种明显,往往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秋季浮游动物数量逐渐增加,但仍大大少于春季,浮游植
物中,蓝藻、绿藻数量下降,硅藻和甲藻类数量上升;冬
季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均大大减少。
2.
群落演替:池塘经过消毒注水后,底泥中蕴涵的藻
类休眠孢子和浮游动物的休眠卵开始萌发,水体中首先出
现个体小、繁殖快的硅藻和绿球藻等。接着,以小型藻类
和细菌为食物的原生动物和轮虫开始大量滋生。几天后,
滤食能力更强的小枝角类和大枝角类先后出现并形成优势
群体,直到捕食枝角类的桡足类剑水蚤出现,之后与浮游
植物组成比较稳定的浮游生物新群落。
(二)解释说明
产生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季节变化实际上就
是年温度变化。由于不同季节温度的明显差异,直接影响
浮游生物的代谢强度,这就影响了浮游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包括微生物)。因此随着年温度变化造成了生物有明显
的季节变化。此外,不同季节的光照强度和营养盐类数量
也影响优势种群和数量的变动。
浮游生物群落种类的变化是从藻类轮虫、无节幼
枝角类桡足类,这跟鱼苗从下塘到全长2cm的适口
饵料生物变化:轮虫、无节幼体小型枝角类大型枝角
类和桡足类基本上是一致的。
(三)生产应用
1.
合理使用肥料:藻类是池塘水体的初级生产力,
为鱼虾提供充足的溶氧和生物饵料。适当施肥和追肥可以
维持有益藻类的生长繁殖优势。从水产养殖角度看出:有
效磷往往是池塘初级生产力的限制因子。水中有效磷增加,藻类则大量繁殖,水体的初级生产力大大提高。而在
生产上,养殖户往往忽略了高温季节有效磷的补充。建议
高温期间瘦水池塘在晴天上午全池撒磷粉(90kg/hm2
面),或者使用适量含磷量高的鸭粪(用纤维袋装好并固
定在塘边浅水处水面)。
2.
鱼苗适时落塘:鱼苗(花)在轮虫高峰期下塘,
不但可以立即获得适口的生物饵料,而且在以后的各
个发育阶段也都有丰富的适口饵料。在生产上,可以
通过施肥前杀灭大型浮游动物、施放腐熟发酵的有机
粪肥以及进水30cm后翻动淤泥等措施制造并延长轮虫
高峰期。在休眠卵和有机粪肥营养盐大致相等的条件
下,水温2025,轮虫达到高峰期需8天~10天;
17
20,需10天~15天;1517,需15天~20
天。同时要注意的是:早春期间,浮游动物往往大量繁殖
将大部分浮游植物摄食后水体变清,阴雨天气就容易出现
鱼种或成鱼缺氧浮头现象。此时,在加强增氧的同时应该
适当增加鳙鱼的放养数量。
3.“
青耗的治理:青耗是氮肥充足的水体中
蓝藻存在明显优势,大量繁殖形成的一种水华。此时,可
以通过换表层水20cm的方法改变蓝藻的生长环境,并且
将蓝藻释放出来抑制其他藻类生长的毒素稀释,即可恢复
到正常的水色。生产上,暴雨过后,蓝藻的生长环境被打
破,绿藻逐渐形成优势群体的情形也是这样的道理。在换
水不便的情况下,可在下风处局部使用硫酸铜溶液加上家
用洗洁精的方法杀灭青耗,之后三天内必须加强增氧
并使用活水解毒的益生菌。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来看,应当
混养适量的鲮鱼清除池塘杂质,防止水体过肥为佳。
池塘水体属于一个内在物质不断运动变化着的生态
圈,无论养殖成功与否,都有着其前因和后果,遵循着池
塘水体变化规律。正如哲学上所说的存在即合理!因此,
我们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根据池塘水体变化
的一般规律来进行生产管理,维持池塘生态平衡

捕获.JPG (145.19 KB, 下载次数: 67)

捕获.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精华

69

钓鱼宝

1432

帖子

轻综合竿硬综合竿

沙发
发表于 2020-2-9 07:56: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可以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精华

128

钓鱼宝

2520

帖子

轻综合竿硬综合竿

板凳
发表于 2020-2-9 11:55:4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很有参考价值,对养鱼者更有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华夏钓鱼网 —— 骑马挎枪钓具论坛 ( 渝ICP备18000901号 )

GMT+8, 2025-1-1 21:0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