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台湾钓法的日益普及,钓鲫鱼的人越来越多。1996年全国钓鱼比赛,手竿钓鲫鱼占了50%的份量。每年一届的鲫鱼“钓王赛”,更是吸引了大批钓鲫高手。与此同时,我国钓鱼运动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局面。
无论是钓鲫比赛或平时钓鲫鱼,鱼饵总归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这项技术领域中,可以分为鱼饵的选择和鱼饵的使用两方面内容。这里我们要说的是后者。
当你确定了所要使用的鱼饵品种后(可能是单独一种,也可能是多种鱼饵及添加剂的混合),从和食开始即可算是鱼饵的使用。其中包括鱼饵的软与硬、松与粘、轻与重、大与小等方面的学问,并且相互之间还有着紧密的关联。那么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鱼饵的状态应该怎样随之变化呢?下面将对此作些探讨。
一、软与硬
鱼饵的软硬,主要取决于和食的加水量,正常状态的软硬度应该象耳垂儿或嘴唇一样。如果过硬,极可能会出现跑鱼的现象。因为当食太硬时,钩从食中脱出穿透鱼嘴时受到的阻力较大,因此可能钩得薄,当鱼用力挣脱时即会脱钩。食过硬的另一个缺点是雾化效果差,且这将影响诱鱼与集鱼的效果。若鱼饵过软,将很难抛出,并且在下沉的过程中损失太多,有可能到底后钩上基本没食了。
二、松与粘
鱼饵的松与粘取决于和食时搓揉的程度,搓得越多粘度就越大。鱼饵过粘或过松,与过硬或过软的效果相似,但它可以对软硬进行调整。当食硬时,少搓几下即可,起到与正常食相似的作用;当食偏软时,多搓几下也可当作正常食使用。这种调整的饵料与正常饵料在作用上的差别,我们后面还要讲到。
目前市售各种鲫鱼饵料,对搓食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最常见的东峻鲫饵,必须多搓才能使用,有时为了增加粘度,还用热水(开水)和食。而日本的丸九黄鲫饵(一目),则要求少搓或基本不搓。其它各种鲫饵的粘度一般都可以通过和食中的搓来达到理想状态。如果多搓还达不到所需的粘度,除上面提到的用热水和食外,还可通过加粘粉或白面来满足粘度的要求。但这类方法通常极少使用。当需要降低饵料的粘度(不是硬度)时,一般只加雪花粉。这是一种无色、无味、无粘度的膨化饲料,减小粘度的效果极好。此外也还有一些粘度很低的鲫饵,如日本丸九的黑卿饵等,但其中都带有它们自身的味道。当这种味道与你所用鱼饵的味道相辅时,亦可使用。
粘度与硬度通常关系比较密切。当食过硬需要加水时,必然要通过搓揉和匀,一搓便会过粘。食过软加干食后多搓。同样也会过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注意调整粘度是很重要的。
三、轻与重
这里所说的轻与重,是指鱼饵的比重。这已是钓鲫用食中较为高深的问题,需达到一定的水平方可涉及。简单来说,比重大的鱼饵下沉快,但不利于鱼的吸入;比重小的则相反。此外,食的比重对浮漂的灵敏度还有影响,调漂时要考虑到食的比重这一因素。比如正常的“调4钓2”,食重即偏钝,食轻则偏灵。一般说来,粘硬的食比重都较大;松软的食比重则较轻。食的比重可以通过校漂时测试。比如你对的是4目(空钩半水),上好双饵后抛入水中看漂尾下沉多少。一般应以下降3~4目为宜。如下沉过多,需将漂对得再高些;若下沉过少则应对得再低些。当然,这与漂尾的粗细以及上食的大小还有着直接的关系。
四、大与小
钓鱼时,上食的大小是一个既简单又重要的问题。即使是在正常情况下,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因为食的大小起码是应随着鱼的大小而变化的。然而即使如此,总归还要有一个大致的概念,一般来说,象泡开的黄豆那么大就差不多。鱼饵过大,影响鱼吃食时顺利吸入,会有漂动没鱼的现象。也可能吸人后鱼嘴钩得薄而脱钩。太小则不利于窝子的形成,诱鱼效果不佳。
五、异常饵料的使用
在普遍情况下,鱼饵总是按正常状态来使用的。但每次钓鱼,水下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要做到针对各种不同的鱼情来调整饵料的状态,是提高上鱼率的重要手段。
先说鱼食大小的变化。在刚开始下钩时,鱼饵一定要大,目的完全在于诱鱼。当鱼逐渐开始上钩时,可将饵的大小恢复正常。如果上鱼的速度越来越快,便应改为低于正常的小饵。这一方面可提高鱼吃食的准确度;另一方面也可防止集鱼量过大,鱼群乱抢食谁也吃不着。若上鱼率有明显降低的趋势,则应加大鱼饵,边钓边注重诱鱼。水浅的鱼塘常有这种情况。
鱼饵的比重与大小是有密切关系的。在正常情况下,以用偏大且稍重的
鱼饵为好。鱼吃食状态良好时不会对灵敏度和上鱼量造成影响。但在鱼吃食很轻时,比如冬季钓,或夏天气压低,或钓竞技池很滑等情况,便应用偏轻且较小的饵,这样有利于鱼的吸入。使小且轻的饵钓底时,要特别注意水线的深度,因为饵很轻,漂坠下降的幅度特别小,容易出现食没落底的现象。这时常用的“调4钓2”已不适合,而应改为对几钓几的方式。
前面我们提到过,食的软硬与粘度是有着紧密关系的。但硬食却绝不等同于粘食。粘度低且又软的食很难抛出,如果增加一些硬度可起到易抛的作用。偏硬却较松散的食雾化效果最好,这样的食通常只有在诱鱼时使用。比如在很适合钓半水的情况下,一开始打窝子诱鱼时,便要使用偏硬(干)但很松散的饵料。食可以上得很大,抛出后入水即抬竿,让食散开后慢慢向下飘落,这样诱鱼效果非常好。硬且粘的食通常是比较忌讳的,如果再大就更要不得。但在一些特殊场合下,也儒要使用偏粘偏硬的食,最典型的情况是闹小鱼。野生的小杂鱼游动能力好,抢食的本领比大鱼强得多。这时如还用普通的饵,没等落底便会被小杂鱼抢光。加大食的粘度与硬度,再适当地上大食,可以对排除小鱼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样的食小鱼吞不进去,又啄不光,可保证落底后有食在钩上。
再比如当鱼不爱吃食,需要用“逗鱼”的方法提高上鱼量时,也不能使用正常粘硬度的食,这种食当你拉竿逗鱼时,极可能脱离钩体而使钩上没食。这种情况下,对食的调整应以增加粘度为主,而尽量少增加硬度,这样可较好地保持钩尖的韧透性。若食又粘又硬,便会较多地出现跑鱼现象。
再比如刮风天钓鱼很难抛食,也需用增加粘硬度的方法来解决。任何一种食,无论是增加了粘度还是增加了硬度,比重都会比原来大,尤其是增加粘度,变化更大。有时鱼塘的水很深,这样食在落底过程中损失较多。这时应造当地增加食的粘硬度,或较少地增加粘硬度而改上稍大一点的饵。这些都可保证落底后钩上有饵。一般来说,单纯增加硬度对雾化效果影响较小,而增加粘度则对雾化效果影响较大。但增加粘度可提高食在钩上的保持性。
以上所说鱼饵各种状态下的变化,都是相对正常情况而言的,且变化的幅度只是有限的一点点。其中提到的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用食,也仅仅是实践中较有普遍性的几种,目的是以此来说明饵料在使用上的变化与上鱼量是有很大关系的。实际钓鱼中用食的学问远远不只于此,每一个钓鱼爱好者也都有自己的实践经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