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钓鱼网 —— 骑马挎枪钓具论坛

标题: 安坐5米深水位钓台蹲守大鱼 [打印本页]

作者: 长天一空    时间: 2014-12-1 16:38
标题: 安坐5米深水位钓台蹲守大鱼

出县城北上经刘河改道上大别山红色旅游路在著名的温泉圣地桐梓拐弯直奔目的地——桂花水库。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行程我们终于到了。哦,好漂亮的山里水库——白云缭绕、静谧安宁。



这是我和老陈的钓位,据围观的老乡讲这个地方平常很少有人钓,没有钓台不好坐。其他几位钓友将钓位选在了大坝右手斜对面的养鸡场下。老陈没有穿胶鞋,为了尽量让钓位前移,只好脱了鞋袜。我们的钓位很深,都在5米过一点,齐竿长(5.4米)的钓线只有两个漂长露在水面。在水库钓鱼我喜欢水深,但这个水深觉得有点过了。





老陈在搓了几竿大饵后就开始上鱼了。看竿子弯度,鱼还不小。老陈用的是矶钓竿,带有泄力的轮子时常发出吱吱的响声。老陈不慌不忙地溜着,直到草鱼翻白才操网入护。这条草鱼有4斤多。围观的老乡纷纷叫好,说在这个水库钓起草鱼很不简单。老陈来的时候看天阴沉着,有点闷,估计不好钓,不是很有信心。这下草鱼入护,老陈笑咪了眼连说信心来了.



 老陈开竿后,我也开钩了,是一条不错的鳊鱼。整个上午老陈的鱼情不断,共上了三条大草鱼和几条过斤的大鳊鱼。引得围观的老乡连说高手高手。我的鱼情与老陈相比却差得很远。我问老陈用的是什么钓饵,老陈说我用的是底窝加巨无霸。哦“巨无霸”,这是我叫老陈带的没想到自己竟然忘带了!老陈带的一包用完了,只好电话求助其他钓友,还好给我们带路的当地一钓友小陈有多余的一包给了我。还有在我旁边钓鱼的老乡说有大半包我也花3元拿来了。拿来了巨无霸信心大增,赶忙配在钓饵里。看来这个水库的鱼对巨无霸有偏好,几竿下去后,立马就有动作了,在断断续续地上了几条鳊鱼后上了条草鱼。当草鱼拉着竿子呼呼作响的时候,我对老陈羡慕嫉妒恨的心情才得到平复。

山里的天说变就变,下午3点左右忽然乌云陡暗,风声四起,大雨磅礴。赶忙撑起雨伞,由于风大雨大,只能将雨伞抱在怀里才能免受雨淋,老陈就干脆穿上雨衣战斗。风雨太大,鱼的吃口明显减少。好在半个小时后雨就停了。雨后鱼的吃口相当好,我和老陈轮流上鱼,惹得过往的老乡驻足观看。到了傍晚的时候,鳊鱼的接口相当明显,常常是漂将到底的时候就有明显的下挫,于是我加快了抛饵速度,浮漂站稳没有动作都就提竿换饵,专抓鳊鱼的接口动作。这一战术非常奏效,鳊鱼是连竿上,将上午的损失渐渐夺了回来,
 




令人兴奋的是,临近收竿的时候居然上了条2斤多的巨鳊。




作者: 一品钓手    时间: 2014-12-1 16:56
要看鱼掉不掉的好,饵料更要选得好。当热,技术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 妹子出海    时间: 2014-12-2 09:49
楼上正解
作者: 海安钓手    时间: 2014-12-3 15:48
看来要改改岸边垂钓的习惯了
作者: 沧海一声笑    时间: 2014-12-3 18:20
水库鳊鱼极其鲜美,好收获!

作者: 撒哈拉    时间: 2014-12-6 15:05
爽的很!欣赏了
作者: 三仁电子--郑生    时间: 2014-12-6 15:09

作者: mwyidp    时间: 2014-12-8 14:33
不知道出去一个陡坎儿有多深
作者: 转山转水    时间: 2014-12-8 14:45
看的出来时真正的钓鱼人 不是时下一些装B的
作者: 为了渔    时间: 2014-12-9 12:45
帮喊~~~~~~~~~~
作者: 飞鱼    时间: 2014-12-9 15:54
四面环水 雨中垂钓 下次试试这感觉
作者: 远走的鱼    时间: 2014-12-10 20:21

作者: vanzan    时间: 2014-12-16 17:03
好收获
作者: 野外钓鱼人    时间: 2015-2-2 19:52

作者: 望水佛边    时间: 2015-2-15 13:33
别有风味
作者: 轻轻一刀    时间: 2015-5-7 22:04
巨无霸有一代和二代,头天晚上颗粒加蜂蜜加曲酒闷一宿,第二天50%闷好的颗粒加25%巨无霸一代加25%巨无霸二代,你试试,草鱼连竿滴干活
作者: 轻轻一刀    时间: 2015-5-7 22:04
巨无霸有一代和二代,头天晚上颗粒加蜂蜜加曲酒闷一宿,第二天50%闷好的颗粒加25%巨无霸一代加25%巨无霸二代,你试试,草鱼连竿滴干活
作者: carlgxy    时间: 2016-1-14 20:23
不错,好收获
作者: 德勇德勇    时间: 2016-6-20 09:55
五米四的竿子钓五米的水,不大好钓!





欢迎光临 华夏钓鱼网 —— 骑马挎枪钓具论坛 (http://bbs.chinaqmkq.cn/) Powered by Discuz! X3.2